close
自由更新日期:2011/06/14 04:21

 



文/林建華


 


53歲的張先生最近幾個月食不下嚥,並不是食物不好吃、也不是不想吃,而是吞嚥困難,有時候明明吞下食物,但卻又吐出來,且有胸悶情形。家人見他日益消瘦,帶他就醫。


 


經檢查後發現,張先生罹患了食道弛緩不能症,接受賁門肌肉切開術後,才解決了食不下嚥的困擾。


 


吞嚥困難很容易讓人有食道長腫瘤的不當聯想,許多患者一旦發現吞嚥困難立刻愁雲慘霧、胡思亂想,事實上,食道弛緩不能症屬食道功能失調症,醫師必須區別是否為食道腫瘤,再擬訂治療方向。


 


一般而言,除了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之外,還須進一步做食道攝影,如果做消化道內視鏡檢查(如圖1)可發現食物都堆積在食道裡,下端食道(如圖2,白色部份)變得細長,如果不處理,症狀會惡化,可能引起不斷嘔吐,及導致食物嗆入呼吸道中,引發肺炎等相關疾病。


 


食道弛緩不能症致病原因不明,仍缺乏罹患者的性別比或好發年齡數據,此病會導致吞嚥時,食道無法放鬆,可能屬神經元缺陷,常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、胸悶、胸痛、嘔吐。


 


針對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內科治療包括:藥物(口服硝酸鹽類製劑或是鈣離子阻斷劑)、內視鏡下肉毒桿菌毒素(Botox)賁門肌肉注射、或是內視鏡氣球擴張術,但治療效果以外科手術較理想。


 


目前外科治療主要施行賁門肌肉切開術,由於此疾是因食道與賁門肌肉無法放鬆,手術目的在於把食道與賁門肌肉切開,一般預後良好,復發機率少,患者術後須先嘗試2到3天流質食物,之後就可回復正常飲食,生活品質大為提高。


 


(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醫師)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建華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